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生產技術現狀
近年來,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污水處理項目的大力建設,國家在市政建設和市政改造上投入了大量資金,排水管道行業的形勢應該說是非常好的。隨著管道產量、質量、規格品種的發展,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生產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。在上世紀的50~20世紀60年代,我國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制管工藝主要采用手工振搗工藝;60~20世紀70年代,離心技術逐漸占據主導地位。當時制定的行業標準JC130-67主要由離心技術制定;在70年代~20世紀80年代,懸輥技術開始被中國人接受。當時,離心和懸輥已經成為兩大制管技術。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,隨著改革和發展,中國與國外先進國家制管技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,十幾條先進的徑向擠壓制管和芯模振動制管生產線逐漸從國外引進,使得排水管的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飛躍。現在,可以說國外所有的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制管工藝,我國都有。這種情況在其它水泥制品行業并不多見,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各種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制管工藝的現狀。
(一)離心制管工藝
離心管的原理是在成型過程中,管模和混凝土在離心機上以一定的旋轉速度旋轉,混凝土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布在管模的內表面,在高速離心時排出多余的水分,從而形成密集的混凝土結構。離心管技術是20世紀初澳大利亞人休漠發明的,因此離心管在國外被稱為休邈管。由于這項技術發明早,設備簡單,操作簡單,因此早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在澳大利亞、日本、印度等國外,它被用作主要的管道制造技術,尤其是在日本,離心技術被廣泛使用。
由于該工藝生產的管道具有以下優點:①外觀質量好;②正確的管體和接口尺寸;③高強度的管身;④抗滲性好。但是,使用這種工藝也存在一些問題。比如離心成型后,管道內部會有更多的浮漿,不僅污染環境,還會造成原材料的浪費。如果不及時清理粘附在內壁上的浮漿,也會影響管道的強度和內壁的光滑度。
常規管道清洗的浮漿有兩種處理方法:一種是將粗細集料混入浮漿中,制成低檔水泥制品,但由于檔次低,銷量差;二是將浮漿輸入沉淀池,沉淀后排出上層清水,定期挖掘下層沉淀物。但由于水泥是水硬性膠凝材料,挖掘費時費力。國外有各種絮凝劑摻入離心混凝土,使浮漿中的水泥與之結合,粘附在管壁內部,而離心后清水從管體內排出,效果不錯,但國外產品價格較高。目前國內也開始重視這個問題,有單位控制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