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桿成型工藝中的離心養護成型是電桿生產的關鍵環節
電桿成型工藝中的離心養護成型是電桿生產的關鍵環節,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介紹:
原理
利用離心機的旋轉,使放置在模具內的混凝土受到離心力作用。在離心力下,混凝土中的骨料等顆粒會按照密度大小分布,水泥漿則填充在顆粒間隙中,多余的水分會被擠出,從而使混凝土在模具內均勻分布并密實成型,形成中間空的電桿結構。
操作流程
準備工作
模具清理與組裝:將電桿模具清理干凈,確保內壁無雜物、油污等,然后將兩半模具組裝好,檢查模具的密封性和尺寸精度。
鋼筋骨架制作:按照設計要求,對鋼筋進行冷拔、切斷、彎曲等加工,然后綁扎成鋼筋骨架,放入模具內,保證鋼筋骨架的位置準確。
混凝土配料與攪拌:根據電桿的強度等級和性能要求,準確稱量水泥、砂、石、水以及外加劑等原材料,放入攪拌機中進行充分攪拌,制成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。
離心成型
布料: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內,通過布料機等設備使混凝土初步均勻分布在模具內。
低速離心:啟動離心機,使模具以較低的轉速旋轉,一般轉速在 250-400r/min,時間為 2-4 分鐘。此階段讓混凝土在模具內進一步均勻布料,避免出現石子堆積等現象。
中速離心:低速離心結束后,將離心機轉速提升至中速,如 500r/min 左右,離心 1-2 分鐘,對混凝土進行初步密實和過渡,使混凝土更加均勻。
高速離心:中速離心完成后,進入高速離心階段,轉速通常在 800-1000r/min,持續 8-10 分鐘。在高速離心力作用下,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被擠出,混凝土達到較高的密實度。
養護
帶模養護:離心成型后的電桿帶模放入養護室或養護坑中,進行蒸汽養護或自然養護。蒸汽養護時,需控制好養護溫度、濕度和時間,一般養護溫度在 60-90℃,養護時間根據電桿的規格和混凝土強度要求而定,通常為 6-12 小時。
脫模與后續養護:養護結束后,將電桿模具吊運至脫模場地,進行脫模操作。脫模后的電桿可根據需要進行保濕養護或泡水養護,以進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,養護時間一般為 7-14 天。
優缺點
優點
提高電桿質量:能使混凝土密實度高,減少氣泡和夾雜物,提高電桿的抗壓、抗彎強度和耐久性,增強電桿抵抗外界環境侵蝕的能力。
生產效率較高:相比一些其他成型工藝,離心成型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電桿的成型過程,且可實現批量生產,能滿足大規模電力建設的需求。
尺寸精度高:模具的使用和離心力的作用,使電桿的尺寸精度較高,外形規則,有利于電桿的安裝和使用。
缺點
設備要求高:需要配備專門的離心機、模具等設備,設備投資成本較大,且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要求較高。
能耗較大:離心機在高速旋轉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,增加了生產成本。
對原材料要求嚴格:為了保證離心成型效果,對混凝土原材料的粒徑、級配、坍落度等指標要求較為嚴格,原材料質量波動可能影響電桿質量。